1943年10月18日,王近山率领十六团从太岳抗日根据地向外线转移,经过一夜行军到达了洪洞县。当天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名烈就来到十六团团部慰问部队、介绍敌情。驻临汾日军东进扫荡时,经常从临屯(临汾至屯留)公路上的韩略村经过。每天早上都有十几辆汽车装着枪炮弹、药和粮食罐头在日军的押送下东去,下午又装载着抢劫的物资和被击毙敌人的尸体返回,天天如此。

韩略村是洪洞县通往潞安大道上的一个大村,地处临屯公路进山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39年,日寇就在韩略东垣上建起炮楼,驻守着一个小队的敌人,扼守临屯公路。据韩略日军炮楼的鬼子透露,他们的大太君后天要坐汽车经过这里去东山。
王近山和十六团领导分析敌情后,决定在此伏击敌人,配合腹心地区反扫荡作战。24日黎明,部队悄悄进入距韩略村炮楼约500米左右的设伏阵地。这个埋伏点是只能通过一辆汽车的凹道,两旁是陡壁,高的地方约十余米,低的也有七八米,延伸约500米远,便于部队埋伏。因为这里距敌人碉堡较近,公路上来往的敌人到此会麻痹一些,村东的碉堡又被风口垣遮挡着,碉堡上的敌人看不到这里。早晨8时许,日军战地观战团分乘13辆汽车经过韩略村。当汽车钻入布好的'口袋'时,第二营营长聂凤炎发出攻击命令,霎时,枪炮齐鸣、杀声四起。六连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炸药包炸毁最后一辆汽车。
班长赵振玉带领全班战士'腾飞而下',跳上另一辆汽车,刺死鬼子,夺过9-2式重机枪,掉转枪口,顺着公路向前猛扫,挡住了敌人的退路。负责'断头'的三营九连这时也击毁了领头的车子,未打坏的汽车夹在中间动弹不得。满沟火光,浓烟冲天。
战士和民兵呐喊着从沟两侧冲了下去,将敌人截成了几段,与之展开了白刃战。经过1个小时激战,日军战地观战团除少数逃走外,全部被歼。而我军仅仅伤亡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