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一场特殊的助学捐款仪式在吉县举行。吉县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齐聚一堂,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肖红宇送上3000元助学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心系学子、大爱无疆"的崇高情怀,生动展现了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感人画面。
肖红宇,一个来自吉县车城乡曹井村的女孩,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书写了贫困家庭孩子逆境成才的动人故事。在这个五口之家中,72岁的奶奶身患冠心病,母亲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父亲务农,弟弟在读高中,全家仅靠种地和养牛维持生计。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肖红宇从小就怀揣着"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在奶奶的抚养和老师们的悉心关爱下茁壮成长。
三年高中求学路,每次往返需要5个小时的奔波,但这份求学的艰辛反而成为她前行的动力。每当看到父母黝黑的脸颊,听到奶奶沧老的嗓音,她心中的责任感愈发强烈。正是这份对家庭的深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支撑着她在学习路上勇敢前行。今年高考,她以544分的优异成绩被忻州师范学院物理系科学教育专业录取,成为一名免费定向师范生。
当吉县关工委主任陈榜立了解到肖红宇的情况后,深受感动。在8月6日专程走访肖红宇家后,他立即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全体成员一致决定为这位励志少女提供助学支持。在捐款仪式上,肖红宇动情地说:"我要感恩党的英明领导和美好的新时代,将不负众望,步步登高,把这份爱传承下去,用奋斗点亮人生,用爱心温暖他人!"
这场助学活动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在发挥作用。从小学老师刘荣章的启蒙教育,到初中班主任陈淑琴"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再到山西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的教育扶贫,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正如陈榜立主任所说,这是"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先进典型,是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肖红宇的成长历程充分证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社会的关爱和教育的力量,贫困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成功,更是全社会合力育人的结果,彰显了新时代教育扶贫的深远意义。
如今,肖红宇即将踏入师范院校的大门,走上成为人民教师的道路。正如陈榜立主任的期望,她将在新的征程中努力提升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来用爱点亮更多孩子的心灯,用情润泽更多孩子的成长,让这份来自社会的温暖得以延续和传承。
爱心助学,传递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和社会的温暖。肖红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教育扶贫依然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一份爱心的付出,都可能点亮一个孩子的未来;每一次真情的帮扶,都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