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在寒意渐浓的一月,一场温暖人心的座谈会在吉县召开。这次座谈会的主角是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于倩倩,而这背后,是一个关于社会各界接力托举困境少年的感人故事。
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击垮年幼的于倩倩。在姑姑、姑父的抚养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下,这位来自吉县车城乡曹井村的女孩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2021年,她以611分的成绩考入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4年,她又以535分的高考成绩被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为公费师范生,用知识改写人生轨迹。
这一路走来,社会各界的关爱从未间断。临汾市道德楷模、爱心人士刘一平自2021年起每年资助5000元,支持于倩倩完成高中学业。如今,他继续践行承诺,将持续资助直至其大学毕业。在本次座谈会上,刘一平更是捐赠了价值4900余元的笔记本电脑,为于倩倩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山西师范大学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队长杨亚东带领团队深入基层,精准帮扶,特别关注像于倩倩这样的困境儿童。工作队不仅关心孩子们的求学路,更用实际行动搭建起一座座连接梦想的桥梁。
吉县关工委主任陈榜立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将这次活动的意义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他强调要凝聚协同育人合力,不仅要帮助于倩倩这样的困境儿童改变命运,更要培养他们树立爱党爱国情怀,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这次座谈会是吉县关工委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实践。它展现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更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从于倩倩的成长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对困境儿童的关怀,看到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更看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不断涌现的感人故事。
人才培养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工程。吉县关工委通过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携手各方力量,不仅在帮助困境学子圆梦的道路上贡献力量,更在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展现了基层组织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