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襄汾县关工委走进陶寺九年一贯制学校,举办了“寻根‘雷锋团’,继承雷锋志”专题讲座。临汾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襄汾县关工委宣讲团团长高建录主讲,校长李末栓主持。襄汾县关工委副主任冯金堂、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石成以及学校领导、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讲座中,高建录同志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讲述,为大家揭示了雷锋精神与陶寺这片红色热土的深厚渊源。他指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前身,正是1947年9月成立于襄陵的独立团,而这支部队的基础,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塔儿山、陶寺一带的襄陵抗日游击队。高建录同志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发生在陶寺地区的抗日故事,以及王立学、崔生子等曾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襄汾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重温了这支英雄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历史阶段作出的卓越贡献。
1953年8月,这支部队改编为沈阳军区工程兵第十团。1960年1月8日,雷锋参军来到这里,正是在革命传统和英雄精神的熏陶下,逐步成长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成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可以说,陶寺这片红色土地,不仅孕育了无数革命英雄,也滋养了雷锋精神的源头活水,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
高建录同志同退休后为挖掘、保护、传承襄汾地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担任总编的“襄汾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已出版20多部专著,1000余万字。曾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中共襄汾县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临汾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
此次讲座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使在场师生深刻认识到雷锋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家乡血脉相连。活动中,不少同学表示,过去总觉得雷锋是遥远的榜样,今天才了解到雷锋精神与家乡的紧密联系,今后要更加自觉地学习雷锋、争当先锋,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为家乡争光,为祖国添彩。
襄汾县关工委副主任冯金堂在总结讲话中强调,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少年儿童要把讲座内容牢记心间,珍惜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良传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人生华章。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襄汾县关工委将持续用好本土红色资源,以实际行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