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贾乡副乡长 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曹维康
在襄汾县有个远近闻名的基金会,它就是西贾乡东毛村的“龙行大运”奖优助贫基金会。一提起基金会的名字,十里八村的乡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一个依靠群众捐款专门资助贫困学生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的成立,革新了传统习俗,弘扬了社会正气,凝聚了党心民心,它的存在,让青少年的心里有了依靠,成为全乡关工委组织学习的榜样。
敲锣打鼓不如资助贫困。按照西贾乡这一带的传统习俗,36岁、48岁是青壮年的重要年岁。三十六,人生的第三个属相年,即将走向不惑,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四十八,成熟人生的顶峰,体验了世间百味,就要“知天命”了。在这人生的两个重要时段,也就是所谓的“本命年”,有句俗语这样说:“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所以,同龄的人们不管在哪里总要聚在一起热闹一番,讨个吉利。
2011年正月,东毛村的36、48岁同龄人依旧捐款不少,依旧筹划了庆祝同岁的庆典:唱戏、敲鼓、放烟花,这老三样亘古不变,给平日寂静的村庄增添了不少的节日氛围。这一年,在外工作多年退休的东毛人董百胜也回乡过年了,热闹了一番,静下心来一思考,觉得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外出务工挣钱不易,一场戏、一阵鼓,一通焰火,虽然热闹绚丽,终究空空无意义。
时代在发展,怎样让思想紧跟时代的潮流,让辛苦赚来的血汗钱花的更有意义,董老不断的思考。他把这个问题带给了党支部书记兼关工委主任的任顺锁,任顺锁一听也觉得在理,可又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更有意义。于是,任书记召集村两委会议、召集党员大会、召集代表大会、召集关工委成员会议,广泛征求在外工作的有志之士的意见,经过一场场激烈的讨论会递交了一份份意见,最终确定办个基金会,让村民也来个捐款资助的善行义举。
2012年,壬辰龙年,龙行大运基金会在董百胜的主持下正式成立。董老分别联系在西藏、太原工作退休的张宝贵和王跃民,率先为基金会投入5万元创始资金,来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当年36、48岁的同龄人纷纷响应,不论钱多钱少,大家凭自身能力各尽一份心意,让基金会在东毛村生根发芽。
当年夏天,基金会资助了第一位贫困大学生薛苗霞,这位差点因贫困而辍学的农家姑娘,因为基金会的2000块助学金,坚持了下来,如今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2000元改变了命运,让这位农家女心中装满了爱和感恩。
管理得当才能细水长流。龙行大运基金会成立后,让任顺锁头疼的是如何才能管理得当。纳入村两委的管辖范围,难免会让群众觉得不放心。思来想去,既然是群众自发捐助的基金会,那就让群众来管理,来监督。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提议,退休的文元管老师成为管理基金会的第一人选。文元管老师在村里当小学老师多年,为人正直不阿,村里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学生,德高望重,让他管理,再合适不过。文老师也没有推辞,当年一心为学生的热情又再次高涨起来。“能继续为学生做点事情,发挥余热,是我的荣幸。”文老师这样说,也这样的积极行动起来。
先成立机构。基金会是董百胜老人一手筹办的,董事长必须是他,副董事长为王跃民和张宝贵两位退休干部,理事长就是文元管。机构成员大部分为村关工委的成员。村两委干部不担任任何职务,也不能参与基金会的管理,只能监督。这样就防止了村内财务和基金会的财务混淆的问题。
再建立制度。制定《基金会章程》,每年提取基金总数的10%—20%,按照当年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进行平均资助。每年收入多少,资助多少、资助给谁必须在村内显眼处公示,做到公开透明。由于每年同龄人的人数不定,钱数不定,资助的大学生不定,所以当遇到入不敷出的年份,由董事会的成员兜底保障。
按照这一制度,2012年基金会资助1名大学生,2013年资助4名大学生,2014年资助4名大学生,2015年资助7名大学生,到2016年,龙行大运基金会一下子资助了16名大学生。五年间,基金会的名称由原来的“龙行大运基金会”更名为“龙行大运奖优助贫基金会”,不仅目的更明确,更是资助了32名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47000元,这些助学金,让32个家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让爱在东毛村不断延续。
善行义举传乡邻。龙行大运奖优助贫基金会的举动,温暖的乡里乡亲,也带动了乡里乡亲,正能量源源不断的传播,像温暖的泉水,感动这身边的每一个人。
王靖山,东毛村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大城市打工站稳了脚跟。眼见着基金会让村里这么多的孩子受到了实惠,赚了钱的农家娃也想着要回报家乡。他出资给村里装了太阳能路灯、举办象棋广场舞比赛。
此外,王靖山每年都要给奖优助贫基金会投入1万元的资金,这个善举已经持续了3年。
随着龙行大运助学基金会的不断壮大,知道它的人也不断的增多,这项公益事业不仅影响这本村的群众,更影响了周边的乡亲。
与东毛村隔湖相望的柴家庄村是个小村,村内人口309余人。虽然村小,但是外出务工的人多,村支书兼村关工委主任焦一鸣是个外出务工返乡的聪明人,眼见着东毛村的基金会办的风生水起,他这个村民的领头人也是着急上火。但是他思考的是另一个方面,既然基金会是资助贫困生,那么让贫困家庭富裕起来是不是更有效?于是他组织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每年的正月初五举办茶话会。茶话会上,先给这些外出人员敲敲警钟,教导他们经商诚信为本,做人守住本心。再和这些年轻人坐在一起,磕着瓜子、品着青茗、聊着过往、畅想未来,让已经在外站住脚跟的人带领需要外出务工的人员组团外出,一帮一,一带一,互帮互助,共同致富。一个小小的茶话会,成为大家交流感情的平台。每年,仅柴家庄一个小村组团外出务工人员已经累计超过200人次,每年,每个家庭至少创收5万元。
资助的方法有很多,用心就是最好的。在东毛村龙行大运奖优助贫基金会的带动下,全乡各村关工委组织都积极行动,用各种方法助力青少年茁壮成长,用心关爱下一代,让他们成长路上“龙行大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火炬育德网 晋ICP备19013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