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蒲县人大主任张鹏、县关工委主任马爱萍、县人大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室主任许文东、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志勤、副主任成蒲俊、副主任昝红波、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敏一行深入蒲县东关小学,调研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情况,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创新路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在座谈会中,东关小学校长陈国丽全面介绍了学校在管理特色、发展规划及育人实践中的亮点成效,特别强调了“五条路径”在提升管理效能、实现育人目标中的积极作用。
副校长刘聪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详细汇报了海亮集团引入后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举措;德育副校长何迪飞则从培养学生品德、加强安全管理的角度,分享了学校在“心田有德,花开有声”主题下的实践经验。
调研组对东关小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县人大主任张鹏指出:一是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加大对教育投入,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学校机制,特别是创新教育改革,引进东辰、海亮两大教育集团,借势助力下大决心把教育办好。第二、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学校是育人的主战场,家长是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人,社会各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部门优势,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条件。第三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同时要寻找差距,共同把育人工作做得更扎实。四是感谢关工委老领导、老同志的无私奉献,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发挥“五老”的优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共建协同育人“生态圈”。
县关工委主任马爱萍首先感谢县人大张主任的关心与支持,感谢东关小学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并且希望东关小学继续实施协同育人工作“五路条径”,办好家长学校,把“孩子成长”积分激励机制发挥好,用责用爱教育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会后,调研组实地参观了校园文化环境及基础设施,详细了解了学校师资配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工作,为下一步的持续深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调研不仅总结了东关小学在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成功经验,也明确了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蒲县将继续推动多方合力,创新育人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沟通协作,以育人为本,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