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鹏,1949年5月生,襄汾县新城镇柴寺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969年参加教育工作,曾任柴寺学校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景毛联校副联合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2010年1月退休,现任襄汾县老松树文化社常务理事。襄汾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宣讲团”团长,县关工委副秘书长,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襄汾县老年学会理事,襄汾县委老干部局通讯员。
退休几年来,他始终将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闭幕后,赴临汾市委党校参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夕阳更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第二期培训班”,回县后就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2013年3月,柴鹏同志被襄汾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任为“五老”宣讲团成员,县委副书记张瑜庆为他颁发了聘书,柴鹏同志手拿聘书身感责任重大。按照县教科局政教股的宣讲提纲规定的内容,他写了《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好学生》、《做一个感恩的好学生》、《做一个会读书的好学生》三篇宣讲材料。为了搞好宣讲,他深入学校调查了解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等等。因此,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成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基本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已成为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后,他撰写了《立德树人自我完善》的演讲稿。于2013年10月15日在县关工委主任李志学、副主任贾怀宝、教科局书记李博宁等领导的参与下,在襄汾三中为1500名师生进行了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三中校长周怀胜说“柴老师讲的很具体,把德育放在首位是立德树人的需要,学会做人是立德树人的自我完善,注重实践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对我校全体师生启发很大,使我们明白了立德树人的自我完善首先要树立爱国的高尚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学会诚实守信,要学会自立自强。注重实践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立足良好品质养成,从学校、家庭的日常生活做起。积极参加每年的“中华魂”读书活动,逐步养成良好品质是对全体学生新的启迪,怎样做、做什么?提出了新的思路”。之后他又到城区中心校、赵曲中学、实验高中等校进行了宣讲,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师生反响强烈。
为“五老”关心下一代工作者鼓与乎。几年来,他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等老同志撰写新闻报道,为他们歌功颂德。2012年,他深入景毛中学,了解到老教师梁太平几十年如一日注重家教,把自己两个儿女全部培养成研究生的事迹写成《大学生村里的研究生家长》的文章,发表在9月13日的《临汾日报》上,并被临汾市关工委出版的《父母心》、襄汾县关工委出版的《五老情缘》等书采用。2013年,他到永固乡调研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后,将永固乡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和做法写成《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报道了永固乡、村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刊登在2013年12期的《关心下一代》上。2014年,他撰写了《做一个会读书的好学生》发表在省关工委主办的《关心下一代》第一期。2015年,他了解到80余岁高龄的襄汾县离休干部尉建华20年如一日关心下一代的动人事迹后,写了《离而不休,倾心关爱》一文,发表在2015年5月12日的《临汾日报》上。2016年,他又撰写了县关工委主任李志学带领关工委一班人,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进学校、下农村、入家门,与社会、学校、家庭组成的“三位一体”的育人团队,记述了李志学主任《退而不休担重任,倾情谱写关爱曲》的感人事迹,刊登在2016年第11期的《关心下一代》上。
2017年,他深入到景毛乡关工委,搜集整理了景毛乡关工委副主任王泽培退休20余年来发挥自我优势,搞好党史国史教育的动人事迹,撰写了《情系下一代,余热生光辉》的文章,刊登在2017年第12期《关心下一代》上。同年,他同县关工委副主任朱怀仁、杜玉柱深入全县各乡镇关工委,调研困境中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帮扶措施,联名写了《困境中找问题,关爱中想办法》一文,发表在2017年中国关工委主办的《中国火炬》第9期上。2018年,他写的《对现阶段乡村老龄化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一文刊登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编印优秀论文集。2019年,他写的离休干部王根牛事迹刊登在《山西老区开发》第十期上。 他还同县关工委副主任张如侠深入到县团委、妇联、民政局、残联、劳动监察大队等单位调研“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情况,并撰写了《维护权益永担当,儿童尽享关爱情》的文章,发表在《临汾日报》、《丁香文化》报刊上。他与县关工委副主任贾怀宝一起深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调研“书法进校园”活动情况,并协助县老年书法协会和各乡镇书法分会为学校培训师资,并以此为内容重点报道了襄汾县退休教师、县书法协会副主席冯秋仓《书法进课堂》的事迹,刊登在2016年第3期《丁香文化》上。
他还同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俊峰到汾城镇北贾岗村关工委调研留守儿童中心幼儿园情况,这所幼儿园吸收周边11个村的留守儿童入园,为外出打工的父母排忧解难。并将调研情况写成《真情谱大爱》一文,刊登在《山西日报》上,并被县关工委编著的《五老情缘》一书采用。他还同县关工委主任李志学到各乡镇学校调研春苗厨具使用情况,之后撰写了《春苗厨具全覆盖,三万学子得实惠》刊登在《三晋都市报》。
这些文章的发表无不渗透着柴鹏同志的心血,这些文章的撰写都是在别人打扑克、打麻将或是与人聊天的时候,他却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筛选资料、取舍资料,每每写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直到写成为止。成文后,他又让有专长的文友修改、雅正,方才定稿,真是写的如此辛苦啊!他却乐此不疲,等看到文章在各级报刊上发表后,他更是喜笑颜开。
他为县关工委做了许多工作,正如县关工委主任李志学在《可敬的爱心团队——点赞襄汾县关工委的五老们》一文中说的“副秘书长、五老宣讲团团长柴鹏,原是小学高级教师,担任过联校副校长,退休后有好几所民办学校聘请他任校长,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他说:“人活得有钱,不如活的值钱!给学生讲价值观,自己首先得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多次深入学校,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还不辞辛劳,为关工委做了许多日常的服务工作。小事见品格,大事见精神。他还像在岗位时那样默默奉献,老骥伏枥,关工岗位上显精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火炬育德网 晋ICP备190136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