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单位主导

火炬育德网

  • 网站首页
  • 人物风采
  • 会员展播
  • 基层聚焦
  • 关工委风采
  • 文明创建
  • 道德模范
  • 父母讲堂
  • 政策法规
  • 校园内外
  • 文化交流
  • 志愿服务
  • 临汾法学动态
  • 主题活动
  • 交警一线
  • 在线留言
  • 县市区
  • 尧都区
  • 侯马市
  • 霍州市
  • 洪洞县
  • 襄汾县
  • 翼城县
  • 曲沃县
  • 汾西县
  • 隰县
  • 大宁县
  • 永和县
  • 蒲县
  • 吉县
  • 乡宁县
  • 安泽县
  • 古县
  • 浮山县
当前位置: 主页 > 临汾法学动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五个标准

来源:未知发表时间:2016-08-21 21:32责任编辑:李丽

 

    一是构成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在内的各个法律部门,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在内的各层次法律规范,包括法典法与单行法、修改法与原定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特别法与一般法、程序法与实体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等各类别法律,构成有机统一的法律体系整体。
        二是数量标准
        截至目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3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0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通过了近700件自制条例和单行条例,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及其配套规定已经制定出来。
        三是调整范围标准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国家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社会关系、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国家与公民、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社会组织、各个党派之间、各个民族之间、各种组织之间、权利与义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各种重要关系,都应当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主要方面,都应当实现有法可依。
        四是内部技术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部应当结构合理、体例科学,逻辑严谨、前后一致,相互协调、彼此衔接。应当将法律体系中的空白、矛盾、冲突、瑕疵等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及时对过时落后和矛盾冲突的法律进行清理。
        五是价值实效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应当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意志的良法,是体现公平正义和公序良俗、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善法,都应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作用,通过良法善治,保障人权,实现立法目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证件查询 版权所有©火炬育德网 晋ICP备16007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