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我理解这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概念。在儿童入学之前,几乎所有家长都有家庭教育的意识,但是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有的家长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学校,交给了教师,甚至交给了社会。

这是不理智、也是盲目的行为,如果儿童时期缺失了家庭教育成分,是对孩子未来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是儿童教育里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教育,就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社会功能。
2023年春季开学,我们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3月份我们参访吉县恒安小学,对家长学校建设雏形有了具体认知,此后又组织参加了两次家长学校班主任培训。9月份我们开始着手打造本校家长学校。首先,通过征求办学意见(发放意见卡,家长填写后交回),我们把它整理编辑成册《家长寄语》,每个教师人手一本,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筛选思想意识超前,有意愿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紧接着召开家委会,先使大家明白家长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目的(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形成家校合力,最终实现科学育人、立德树人)。

其次,打造家长学校文化氛围。家委会成员及学校老师共同参与,几经商讨,最终决定以手工制作为主,所选内容贴近生活,言简意赅、直指人心,且经济实惠。围绕我校办学理念“阅读滋养童年,经典点亮人生”,打造第一板块“读”善其身。我们收集了“读书养志、读书明理、读书解惑、书是阶梯”等10副字画,以自绘自写方式呈现出来,形成板块张贴在墙上。旨在向家长宣传读书于成人、于孩子的意义,从而激发家长读书的欲望、激发家长陪伴孩子读书的欲望。

第二块版块是“爱的教育”。我们通过采访家长、走访学生,最终精心筛选了12幅家庭教育意识画面,即:优秀爸爸、优秀妈妈、正面管教、不吼不叫、说与听、赋予自主权等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形态,同样以文字加图画的形式绘制家庭教育箴言,并且以内方外圆的形式呈现,旨在告诫家长,无论是自我修养还是培养孩子都要注重内心方正、外在圆润,即内心装有规则意识,日常生活中又能保持温和待人懂得变通的外在形象。第三板块是“星语心愿”,是孩子写给父母亲人的心里话。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心声才是我们首要关注的,了解他们的的内心需求教育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们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苹果型便利贴上,有的表达了对亲人的感恩祝福,有的则向家长发出了诚挚的建议,比如有个孩子说:希望妈妈把精力用在自己身上,不要光盯着孩子,要给彼此空间;还有个孩子说:爸爸,你每次回家都给我带很多玩具和零食,但您不知道我缺的是爱啊......一棵绿色的大树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心声心愿(整理成册《学生寄语》),相信家长们看到孩子内心的呼唤,会有所觉醒吧。另外,再加上五条标语(教育就是,蹲下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成为主角;教育就是,相亲相爱,家庭和睦等),把整个教室布置的既具观赏性,又充满使用价值。
教室打造好后,我们便开始着手进行家长交流。首先鼓励全体教师书写自己的教育心得、教育观念,并制定成书册《教育启示录》。上学期我们一共举办了三场家长见面活动。第一场面对全体家长,校长作为主持主讲人,重点跟家长交流要培养孩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及客观定位。会后鼓励家长阅读我们的小册子,并约定一周后来一次茶话会,读书的家长可以根据书册中的一篇或者一段话、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相互交流,逐步提高教育认知。此次活动很成功,家长们的阅读热情也很高,所以茶话会活动也水到渠成,效果很好。老师写、家长读,这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抓手,所以平时看似不善言谈的家长们,这时候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及阅读感悟分享自己的收获。第三场活动,我们以家长最头疼的孩子在家自控力差为话题,开展一次教育讲座,为家长支招。有了前两次的基础,家长们都有意愿参与,整个过程中一个个家长就像一个个安静的小学生,听得特别认真,能感觉到大家都有所收获。

实践是检验理念落实的最好途径。为了彻底改变家长的教育意识,我们定期组织家校亲子活动。如,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校园美食节。各班主任与家委会成员作为总指挥进行分工部署。准备食材、分工操作、集体分享、畅谈感受。整个过程中老师、家长、孩子各显其能、其乐融融。80岁的老奶奶开心地说,一辈子没吃过这么好的饭,怪不得孩子这么喜欢上学,怪不得爸妈不在身边孩子也天天高高兴兴,原来学校里这么欢乐。
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假期的空白档,为了拓展农村儿童的视野,经过我们家委会研究决定,组织了一期“阅读历史故事 走访晋国故里”的研学活动。先安排鼓励孩子们利用假期时间阅读历史书籍(三个周末的时间),同时分组,由老师和家长代表作为组长,制定出行规则、制定安全防护方案、采买食品、药品物资、联系大巴车、预定酒店......所有人员全体参与,孩子们着实过了一把当家做主的瘾,同时家长们也通过活动看到了孩子多姿多彩的另一面。尤其是参观结束后,我们在晋国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以小组为单位现场复盘,看着小小年纪的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述那段尘封岁月,好些家长激动的泪湿眼眶。此次活动我们通过微信群向所有家长全程直播,活动结束后受到所有家长一致好评。
改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教育孩子更是不能等不能拖,所以家长学校任重道远。接下来我们计划让家长最大限度的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如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一件小工艺品、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劳动课、鼓励亲子阅读等。让家长多方位、多视角观察孩子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同时也使家长明白,陪伴不等于陪着,帮助家长树立高质量陪伴意识,最终实现家校共育、立德树人。